大年初一Anita就跟我說了件哀傷的事
她有個姻親阿嬷住養老院,除夕夜才被接回家吃晚餐
晚餐後要被送回養老院,阿嬤就哭著說:「我不要去養老院,與其把我送回去不如讓我死了算了。」
這個阿嬤待人和善,對小孩、孫子好得不得了
不過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阿嬤一直是沒有地位的
Anita跟阿嬤的幾次接觸,覺得她人好得不得了,實在沒什麼可埋怨的
不解為何阿嬤的四名子女都沒有人願意接阿嬤同住,怎麼會這麼不孝!
甚至Anita都想把那阿嬤帶回自己家了
我一直跟Anita說,畢竟我們又不是她們家人,不了解真正的情況
子女不想接父母同住一定有理由,豈是外人能說長道短
而且救了一個阿嬤,還有千千萬萬個阿嬤
這是社會共同的問題,妳救了這一個,那其他的呢?
對於沒有被解救的人而言,這公平嗎?
當然我不是想勸退Anita,她硬是想接那阿嬤回家住沒有不好
只是我一直覺得哪裡怪怪的,似有疑未解
先不論養老院的環境跟工作人員好壞,這也許是原因之一
但我不相信所有的養老院品質都很糟,肯定是有很溫馨的養老院
Anita反覆強調,阿嬤是無懈可擊的好,而子女不孝甚是可惡
靈光乍現,我說:「如果這阿嬤是開開心心的去住養老院,妳應該就不會覺得她很可憐了吧。」
Anita恍然大悟地道:「也是。」
因為她覺得自己很可憐,所以妳才會覺得她很可憐
阿嬤被傳統的執念毀掉,覺得要跟小孩住一起才是幸福
但她也沒錯,因為她是那個觀念的受害人
大概我這人天性隨波逐流,如果我有小孩,而他們要把我送養老院,我倒覺得沒什麼,絲毫不委屈
我就喜歡孤獨,把我丟養老院或許還自在些
所以討論之中才一直無法認同Anita所訴之冤
有些人逢人就抱怨生活有多慘命有多苦,小孩不孝啦、欠債啦、身體一堆病痛
悲觀的人你除了安慰也不能給什麼,他們也只容得下同情,因為他們完全不想改變心態
但有些人就會很開朗樂觀地面對,當他們展現勇敢時,自然你也會覺得堅強是種吸引人的力量
過後這幾天我還是接續著想
為什麼我們都說要寬恕、包容、待人好
可是真的有人做到一切時,卻反而討人厭呢?
就像我受不了大愛的戲一樣
主角都很認命,默默承受所有的欺負,還會原諒待自己不好的人
把美德實踐到100分,可我就是怎麼看都不順眼,還會生氣主角怎麼不反擊不發飆
漫畫中也很多聖母型的主角,把傷害自己的壞人收為朋友,還會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地去救那些壞蛋
看得我都怒了
人類不都追求完美,而那些善良的個性也是普世所認同的好不是嗎
怎麼會有人做到極致時,反倒變得令人憎惡起來了
今天開工拜拜時我就訊問小秋
她只簡單答了一句:「因為這樣就顯得其他人很壞呀。」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宮鬥戲也有這種情節的
別的妃子故意在皇上跟女主角面前賣乖
「皇上,您不要怪姐姐,都是妹妹不好,都是我的錯,請皇上恩恕姐姐啊~」
這個例子也許沒那麼精確
只是想表達我們看這種戲的時候,因為把自己投射在女主角身上
所以看到故作善良的對手時,氣得牙癢癢,是在矯情什麼!
如果女主角想辯解,皇上還會覺得女主角不懂事,別人都為妳求情,妳還想追究什麼
看看人家這麼好,妳自己該檢討一下
大部份人應該都是善良的,只是有些小奸小惡
所以我們比較能認同自私與負面情緒,因為性格有缺陷才是一種常態
我在想那阿嬤被子女厭棄,是否也有這層心理作用呢
你不斷對我好,善良到有點殘忍,反倒顯得我像是個壞人了
但我也不想讓自己成為壞人
所以要阻斷所有你對我好的機會,甚至不要見到你
你的存在讓我討厭我自己
這次考試全班都50分,只有一個人考80分
那個人就變資優生,其他人都智商很低
但明明50分才是平均值,並沒有特別差
可是老師就會誇獎考80分的人,順便修理全班的人
於是其他人開始霸凌(≖_≖)✧
賢德彰顯平庸,善良遠勝邪惡
原本沒有高低之別的差異,一旦要取捨出好壞時
被人往後排序的就成為次級品
好比每個人畫的圖各有千秋,不過有了名次之後
似乎第二名以下的人都沒有才華
雖然沒有要刻意打壓別人
可是把自己做高時,就顯得別人矮了
這就是相對論(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