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滿喜歡在GetMarry結婚版看一個主題

就是:幫我挑選放大照

很想知道大家的眼光跟我落差多大

先講一下我心中覺得攝影最重要的兩件事:選光跟構圖比例

 

以平面設計而言,20年前的風格,跟現在絕對有差

整體來說,美感是有一同進步(說美感也不盡然正確,或許流行度比較多)

就是20分、40分、60分,一同進階為40分、60分、80分

水準有拉高,但還是有優劣之分

 

攝影也是一樣,我在十年前參加國中同學婚禮時,就不怎麼喜歡那種婚紗照的風格

估且稱那種氛圍為台式拍法好了

肢體不協調,新人都笑得很僵,修片那個膚色都不知粉幾個意思的

然後背景草地或森林的綠,永遠就是一種突兀的鮮豔

棚拍就是俗麗的禮服,加上簡陋的室內感,離奇小道具更是讓尷尬指數無限上升

但那時我參加的婚禮也不多,私以為全天下的婚紗照就是這樣拍

不過年紀大了,網路也看得多,知道更好的攝影作品長什麼樣子

所對於結婚版還是有這樣多台式拍法的作品感到震驚

 

那種專業的一打開,張張都能感受到攝影師的功力,整個意境都有灌在照片裡面

就算我最喜歡的那張不是最高票,但我也沒什麼懸念

畢竟其它作品也都滿好看的,同一個攝影師差不多5張有一張會覺得普通

可是平均你會覺得這傢伙算滿有sense,檔次有做出來

而普通的台式作品,就是比十年前再進步個十分這樣,但離專業級的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這種的我就會比較糾結,因為我是從5張都不怎樣的硬選一張我認為還OK的

但沒想到最高票往往是我最討厭的那張

 

又要無奈嘆氣,因為我真不曉得究竟只是審美觀的差異,還是網友分不出功力深厚?

那種台式拍法,就跟我拿手機來拍是同一個意思

 

先講講比例

可能是為了要讓新娘的裙襬有霸氣,所以多佔點比例

但那個新郎的頭頂都快出血了

在我這個排版人眼中就是一個不舒服

 

沒有離出血邊更內縮一點,到時候一裁

圖的邊緣就是一個你搞不清是不是故意要出去又不出去

好令人難以捉摸

我通常都會往出血邊再內縮,總之不會讓圖案(主體)卡在一個微妙的邊緣

那種你到底要不要裁掉那朵花的猜疑,是我很忌諱的事情

 

難道不覺得整體往下移一些些,感覺就好很多嗎?

 

同樣是要顯示新娘挑了一件很長裙擺的禮服(我想)

 

我通常看到的就是左邊這種切法

我都認為裙擺留太多,反而沒有神祕感了

其實再往下調一點,也不會影響裙襬的魄力

 

試想,因為要凸顯那個裙襬長得有多誇張

卻會把新娘的臉縮小了,那這樣我認為沒什麼意義,找芭比娃娃來拍也行

畫面拉近,裙襬裁小一點,我覺得反而更能讓裙襬有延伸感,而且新娘臉可以更清楚一點

 

如果要整個裙長都放進畫面中(通常也配草地)

新娘的臉小到我覺得找別人來拍也行

這種構圖到底求什麼?百思不解啊

 

只畫成線條好像沒有很糟,但往往背景會有很多顏色

各種奇怪的區塊會散落在各空間,一看構圖就很亂

更匪夷所思的是,居然不讓新人牽手

要嘛都靠很近,要嘛離更遠,營造另一種情境

但你已經全部比例都很不順眼了,還不讓新人牽手來補中間很失落的空洞

我認為最簡單的作法就下面兩種

 

背景本身就很奇怪的也不提了

棚內想營造華麗感,但擺了一些奇怪盆裁,跟質感有點糟的壁飾

或是台味加歐式鄉村風的餐廳,重點是那些桌椅也真的不好看(也許新人定情地??)

很多時候我認為背景是一大敗筆

 

再來說說很不懂攝影師想法的這種比例失衡

不少拍起來女大男小的照片

我想一般女生應該不喜歡被拍得比男生臉大,或身體粗壯

可是就會有這種前後交錯卻沒有抓好空間感的時刻

一看就不舒服

實說在的,一般在透視法中,物體大的我們就會視為比較靠近我們

可是就是有這種超越次元的攝影技巧,打破透視法則

模糊了前後感,脫離了景深的控制,很像男女主角都離我們一樣近

能夠把男女主角都拍成很像在同一線上,也不是件易事

而這種鬼斧神工的運鏡,就會讓女生變成巨人

 

還有一種近距離,可能因為女生的妝很美,所以要讓她在前方

也不知道攝影師怎麼捕捉到如此艱難的角度

可以讓女生臉超大,男生頭小小一個

實在也玄到我深感佩服

不過我想就算前後站,頭圍應該是沒有差很多

但女生通常會把頭髮梳很篷,如果再加上男主角頭髮很短

就會有這種女生頭超大的錯覺

 

因為我真的很討厭亂切背景的作品,再提一下

 

我在想,似乎網友都是在看男女主角的臉拍得美不美

所以常無視一些很奇怪的背景,整個比例很奇怪也不理

可是我通常就是看整體,真的無法不去注意一些只露出角角的物體邊緣

這種的我都會想,你乾脆讓男生在正中央也行

或者中央是天空,兩人平分畫面

但中線卡一個手臂邊邊我就會很不懂

 

 

選光的重要度也不輸構圖比例

台式的常常有這種平面的感覺

就是光線很平均,連帶背景的比重跟新人差不多

會覺得這張照片很平,甚至沒有重點

全部都美肌的照片,實在做不出什麼更有建設性的提議

 

而很會選光的攝影師,就會有側光、低側光、逆光等等等

把前中後的效果都帶出來

有些照片新人說還是毛片沒修過

但那光線是會讓女主角的肌膚都會有淡淡的光暈,充滿了精靈感

我研究了一番,覺得應該也跟助理打光技巧很有關係

 

而對光的品味,也連帶影響了後製

也許我個人偏愛LOMO感,所以直覺很厲害的作品,都會有點整體帶黃綠色調的感覺

台式的嘛,就全部彩度都很高,粉跟藍都很明確,主體及背景都很明亮


 

 

後來看了幾篇文,有時也不能全怪攝影師功力太差

因為會事前討論新人要的風格,若是新人要求這麼拍,攝影師也非戰之罪

偶爾看到作品不錯的工作室,新人卻不推薦去,原因反倒是因為態度問題

新人也承認某某工作室作品比較好看,但接待人員太冷淡或擺爛

或是新祕無法達到新人要求,或是禮服能選的有限等等等

都會讓新人不爽,於是叫大家別去某某工作室

如此一來就向下沉淪

好的攝影師遇到豬隊友,大家就不來拍了

但功力很普通的人,因為門市很親切熱情,所以他們就有生意做

結果市場上就有作品這麼高高低低的散落人間

 

 

話說回來,其實跟我做平面排版差不多

客戶喜歡字大大、圖亮亮,跟我不喜歡的婚紗照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我很在意的那些邊邊角角要露不露的問題

客戶從來不曾在意過,甚至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切她的圖

道理應該就在這

如果是審美觀跟我不同的問題,硬要說台式的攝影很爛,那也太過份了些

所以這篇文章也沒什麼教育意義~(丟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莫米人 的頭像
    莫米人

    這一秒以後

    莫米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