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吃晚餐時邊看新聞,有一則新聞是這樣的
某國道休息站的一碗豆腐湯要30元,卻只有一塊豆腐,湯還清徹透明
讓消費者覺得當了冤大頭
示意圖:
我姐突然說了一句:「他們把豆腐切碎一點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
(拍手)妙啊
只有一塊豆腐太赤裸裸坑錢了嘛
花幾秒時間把豆腐切多一點就能實現:「增加數量卻不加價」的錯覺啦
我手動切了一下
是不是覺得這樣30塊一碗就有誠意多了嘛
再多切幾刀⋯⋯
欸⋯⋯切多了切多了
太碎就沒質感了,重量不重質也不能過頭
原以為刀的數量越多,越能無限趨近於30元的價值
看來也不是這麼回事
豆腐太過小塊,也會讓人覺得用料不實在
Anita跟我說了她外甥抓周的事情
明明是抓個玩具圖個樂的party,而主辦方卻把每個儀式都灌了水
一大堆流程,硬是撐出好幾個小時
她不斷在心中抱怨,有必要如此複雜嗎?
但活動方收了幾千塊錢,也不好草草了事,這種不能讓顧客覺得白花錢的心態我能懂
如果抓周活動像那碗豆腐湯一樣直白,十五分鐘抓周完肯定有不少家長會氣到投訴
只能說同樣內容要如何灌水得恰到好處,著實是門硬功夫
#日常發一篇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