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鹿仔貼了一短文給我,說這概念不錯

-----------------------------

陳昇曾做過件很煽情的事。

他提前一年預售了自己演唱會的門票,僅限情侶購買,一人的價格可以獲得兩個席位。

但是,一份情侶券分為男生券和女生券。

戀人雙方各自保存屬於自己的那張券,一年後,兩張券合在一起才能奏效。

票當然賣得很快,也許這個是戀人雙方證明自己愛情的方式吧。

“我們要在一起一輩子呢。”

“一年,算什麼。”

……

這場演唱會的名字叫做:明年你還愛我嗎?

聽似很簡單的疑問句,實現起來,卻被赤裸裸的現實擊敗。

到了第二年,陳昇專設的情侶席位,果然空了好多位子。

他面對著那一個個空板凳,臉上帶著怪異的歉意,唱了最後一首歌:把悲傷留給自己

-----------------------------

 

一看就滿滿的不對勁,這種寫法、這種體裁⋯⋯實在是很像假新聞!

(文章是真的,以作文來說,的確是有寫完整,而作文本就不限真假,以題目能發揮妥當得宜)

果然一google:陳昇  情侶票

就出現了這是謠言的一堆文章

 

覺得我對假文章的鑑別力是越來越高

我發現有幾個特點

首先它們故事會很完整

不像一般新聞都平鋪直敘,起因過程後果,用最精簡的文字來表達

因為在寫散文,所以這種假內容可以有大把篇幅來運用修詞

本身就走一個煽情路線在寫

但它們也不會太過做作,適可而止的矯情

就讓帶有一點平民親民感,讓你很貼近,就會誤以為真

很像發生在周遭的事這樣

結尾甚至可以有懸念

但跟新聞的懸念不同,新聞是因為沒有偵辦進度,所以只能寫到這

而假文章的懸念可以說是蕩氣迴腸了,讓你有想像空間

還有,如果內容是名人,造假機率更可以一眼職破達85%以上

 

媒體在採訪名人,也會問些平凡的小問題

不過起手式絕非上列文章那樣

這假文章一開頭就用:“陳昇曾做過件煽情的事

以聳動來吸引人的目光

如果像平面雜誌通常是:“林志玲走進Vogue的攝影棚時,像鄰家女孩那樣親切打招呼”

“上一次見到Jolin是在演唱會的後台,那時她正專注彩排表演內容”

我沒辦法形容得太詳細,但看多了還是能知道媒體的稿子,跟幻想文的不同

 

我是在感嘆,怎麼一件事不好好說

非得用個假包裝紙

我想如果一般平民想出情侶票這概念

只是在自己社群網站或部落格寫寫

不見得有多少人會鳥你

但你套上一個名人,可能大眾在查陳昇演唱會就會搜到你的文章

注意的人多了,進而有可能實現你想發展情侶票的心願

不然小老百姓怎麼有辦法讓公關公司這麼做

 

如同一開始在FB買了2萬個假粉絲

但FB會自然陶汰假粉絲

不過你人氣高,搜尋度會排得比較前面

進而讓真人按你讚

雖然FB同時也在砍假粉絲,但真人一直補進來

最後還是有2萬個讚數,不過都轉換成真的了

 

最近一直看到假新聞,進而會想分析文章脈絡

之前一個卡達公主搞多P,後來都被報是假新聞,連照片都不是卡達公主本人

新聞龍捲風還在講,實在替他們害羞

有些不用自己勞煩,網友會去查完證據貼上來打臉

一時也想不起更多假新聞例子

如果沒有警覺性的人,可能看完文章也懶得求證

 

有一則假文章也是讓我滿在意的

每個地方都在轉載,有的網站還不是小網站

都說出處是《愛麗絲夢遊仙境》

柴郡貓說:「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那麼你現在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

 

我就去借了愛麗絲夢遊仙境回來,中文版跟中英對照版都借

根・本・徹・徹・底・底・沒・這・句・話

 

柴郡貓說的是:「無論走哪條路,妳都無所謂。」「噢,妳一定可以的,只要妳走得夠遠。」

原本想說會不會是翻譯有自己的喜愛,更動了一些句子

再看英文版,雖然我英文不夠好,單字也是拼拼湊湊查了一堆

就真的是接近翻譯的那樣

 

到底當初編出假句子的人是何心態啊!

雖然這句話很有道理

但出處就不是愛麗絲,難不成是分配給愛麗絲就有感覺比較浪漫嗎

 

我看一些外國人把德珍的作品標成陳淑芬

內心也都無言,言情風在外國人眼裡都一樣是否?

但我覺得風格落差之大,一眼就能分出

如果有本書叫愛麗絲奇幻冒險,讓人誤以為是愛麗絲夢遊仙境我也真的認了

 

我在講一段話或書,盡可能附上出處,記不得也就真的沒辦法

而這些瞎編的人我萬萬不能理解

 

有一次看朱家安的網路影片(哲學哲學雞蛋糕系列)

那集大綱是:「這句話很有道理,是因為它本身有道理,還是因為它是偉人講的而有道理?」

我自己的認知是,因為那句話本身就很有道理

同樣套在其它地方,邏輯也行得通

 

有回跟Anita聊到作品被人批評,難免會受傷

Anita說:「是講你作品不好,而不是你這個人不好啊。」

常講「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不過人通常會跟自己產生的物件或行為綁在一起

然後一同走進死巷,無法豁達到分開來討論

 

那次談完確實釋懷很多

我們對作品,就像父母對小孩

小孩被罵沒家教,父母會受傷,這是無法切割的連結

我的作品被罵,其實傷害到的是我這個創作者

 

這個道理跟鹿仔說,她也反問我:「難道妳就真的能釋懷?」

而我一開始雖然明白這道理,卻也是漸漸才能分開看待

我自己的消化方式是,因為我也有作品被稱讚過,表示我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認同

有時被批評,先難過是必然的

再冷靜下來回想,的確不是我能力的問題

畢竟我也有狀態好的時候

單單只是這次這張作品沒有被人喜愛

對於我的能力是沒有減損太多的

 

(不過,若不是這個人,或許不會說出這句話

以及,若不是這個人,也創作不出這個作品來)

 

我家廁所放了一本菜根譚,坐在馬桶上我就不時翻一下

其中有段內容是:你渡河到達彼岸,就要把船放下,不可能一直背在身上行走

文字帶領我們理解一個道理,理解之後,就要拋卻那些文字

不可拘泥於文字表面,去執著在文字的對錯或排列

大意是這樣

不過台灣教育就是這麼八股這麼爛

我這年代都會考默寫,錯一個字就扣分

養成大家都只會背誦,可是卻沒有想理解消化

其實那些成語俗語,只要知道意思就好

根本不必在乎字字句句的順序或筆劃

 

好啦,我這麼說也是想撫平這種惱怒

在這個世界根本很難知道每件事的起源,真正的出處

每件事都要查個水落石處,正事就無法做了

所以忘了陳昇,記得情侶票是個good idea 就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莫米人 的頭像
    莫米人

    這一秒以後

    莫米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