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結局 

前陣子練習完人頭,接著就是全身的挑戰了

除了手邊N年前買的第一本偶書

也常上網看其它人的作品,發現BJD已經不是我當年印象中的樣子了

有常見的人馬(四隻腳不算罕見)

昆蟲化的人頭蜘蛛身(居然可以做出8隻腳!!!)

當然章魚人型就更不在話下

也有用半透明材質的擬蟲人型,什麼翅膀跟角啦都是基本配備啦~

這個美麗新世界看得我目眩神迷

 

而且關節處也不再只有一個球型,人家老早就發展出雙球型跟長型的關節

不過我還是別一下子就想登天,按照書中內容

先做基礎型的吧

 

撇了一張草圖

畫完才驚覺!腳怎麼那麼小!!!

畫圖的人都知道,紙面作業不像電腦繪圖,跟桌面會有透視的視差

所以下半身莫名其妙就變得好窄

不過我看那些網友也有作品是細長腿的,只要我關節做對,沒理由站不起來

而且試作第一號主要也是走一遍流程

實在不想花時間在琢磨體型

 

可想而知⋯⋯

接著又失敗了第2次、第3次、第4次⋯⋯

 

=口= 看看這屍骸遍野的樣子

 

第一次興沖沖組裝,鬆散到連坐姿都有困難

這時回想起那些網友的草圖,我得更精確地定下各個部位才行

但圖卻是越畫越小

 

右邊那張是第二次的草圖,左邊是第5個草圖了

 

第三次&第四次的圖,以及第六張圖

越畫越小,腿也越畫越短

實在太害怕長腿立不起來的那個感覺

第一組屍塊就是帶給我滿滿挫折

而且老是做40公分以上的尺寸,又都立不起來,也太浪費材料了

所以就越畫越小

 

每一組我都要花一個禮拜以上才把各部位基礎完成

組裝時忍不住期待,卻又意料中的失望

花了那麼久時間,挫折感真的很重

雖然每一次都無法立起,但身體好像有越來越緊繃了點

也就給了我繼續的動力

不曉得終點在哪裡,但不走下去也不行

每一次都是興沖沖畫圖,在做零件時充滿煩躁

不斷強迫自己拿起工具來完成

最後迎接失敗的結局

 

首先是芯材,先用保麗龍削出大致的樣子

等土乾了再挖出來

不過我買的保麗龍可能太軟了

尤其是在腿部這種長型的部位,會一直快被折斷

土很難讓它直直地包覆上去

而且等腿部的土乾了,那些保麗龍有夠難挖!

 

還有關節處的圓球

原本該這樣

可是在搓的過程中,也許是我揉的方式跟力道不對

常常會變成這樣

 

而這都是我切開來才能知道的

所以有些關節處就會太薄

如果切開是這樣倒也罷

剛好把薄的地方切掉

 

偏偏我運氣不太好,常常選錯位置

 

 

所以有些黏合處的支撐力就變得很差

像這個腳掌的邊緣,不小心碰到碎掉

 

想總結的心得雖然都不大

可是一點一滴的改善,最終還是有回報的

之前用保麗龍當腿部的芯時,常常挖出來才知道土蓋得不均,腿都挖破了

這點可能是要去累積經驗的

因為一開始土都桿平再覆蓋於芯外

可是要切削出腿部的曲線時,總是會把一些土削掉

也許是在蓋土時位置偏移,加上保麗龍太軟,它被我搓歪都察覺不到

在切削時我都覺得應該離芯還有段距離

沒想到最後挖保麗龍時就被搓破

 

這種零碎的瑣事非常折磨人,我也一再試著用別的方式來做芯

最後手跟腿的芯材,我都用粗鐵線

寧可多費點材料,也要讓土厚一點

加上鐵線也容易抽出,不必費力一直挖保麗龍

 

而關節處我就不用保麗龍球了

直接搓一個土球,再切開挖掉一點土

這方法比較適合我後來的作業

因為偶變小了,關節也就小

最小的保麗龍球當芯覺得多此一舉

就直接整顆都用土揉

不過我等了一兩個小時外層有點乾就切開挖土

還是一不小心外殻就會裂開

可能要再等它乾久一點吧

 

一度我有想換土來試作,前陣子做人頭時,也試了幾種土

先來說說super sculpey,俗稱美國土

我是買灰色的,較硬;膚色較軟,但我沒買來試

LaDoll石粉土的好處是乾了可以再疊

但濕的時候有點軟到我不太好控制

加上要一直等石粉土乾,才能進行後續作業

畢竟我無法第一次就把形狀做到完成,總是要再補土跟切削

所以常要等土乾會很焦躁

而美國土烘了就乾,這點倒是挺方便的

 

第一次試美國土的時候,覺得這土也太硬了吧

為什麼影片中那些人可以輕易地推來推去

但軟化劑我也不想加太多,免得有我無法控制的後果

然而習慣了以後,突然覺得這種手感很帶勁

有點韌性還微微有Q彈的反饋,實在太迷人了

只要不烘乾,還可以反覆堆疊跟切削

質地還比石粉土更細

 

試作品 1&2

右邊的頭是用烤箱烘乾的

左邊是用電熱扇加上鋁箔紙烘乾,一個不留神,額頭就臭火乾了  =口=

有些地方顏色變淺,是因為用砂紙磨了一下

 

而且我還手癢,想試試乾了以後有多堅固

沒想到耳朵就輕易被我掰開!!!!

(我又把它黏回去 QQ)

 

要論堅固程度,石粉土還略勝一籌

只是一但試過美國土,就覺得石粉土太軟

美國土強在製作過程的方便,成品卻不如石粉土堅硬

而且乾了以後實在太脆

一切就碎,要拿來當關節實在是太冒險了點

而且加熱會有點膨脹,人臉可能看不太出來

不過圓型卻相當明顯

加上我不知道它會膨脹在何處,它不是全部一起變大

而是有些地方凸了一塊

所以暫時放棄用美國土來製作

 

後期我也買了第二本偶書

不過這本主要在教翻模,使用油土當原型,再用石膏灌模

一看到油土,突然想著:對呀,油土我沒用過,不如來試試吧

 

查了一下,油土也有分偏軟跟偏硬

我當然買了偏硬的精雕油土

天吶,真的硬到靠北!!!

雖然它跟美國土一樣不會乾,可以一直疊一直切

不過質地沒有美國土那麼順,手感也沒有那麼帶勁

但好處就是它硬到靠北!

一時手滑掉地上,它也不會過度變型

 

我感受的硬度是:

油土>>>美國土>>>>>>>石粉土>>>>樹脂土/超輕土

 

不知為何油土會有種大師級的感覺

可能是它的密度讓人覺得粗曠中不失細膩

 

這尊做到這階段我就停止計劃

因為側面實在不優

 

設計圖畫歸畫,但要以立體呈現時

又要考量關節能接合,又要考量美感

我想我是遠遠沒有那個實力

 

對了,這時期我還添購了油標卡尺

原本都是捏得差不多,放到草圖上比對

可是畢竟會有視差,各節關的誤差不好掌握

有了游標卡尺,在尺寸上會越來越接近

 

雖然油土是拿來翻模用的,可是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翻模

畢竟組不起來的零件沒必要翻模

 

東想西想,也同時開始了下一張圖

我突然想反著做,從下而上,每組零件慢慢做

就來試試吧

 

這一試可給了我無比的信心

它能站了呀!!!

當然,有一部份也是因為油土它不會乾

可能因為有點黏性,讓這些零件有稍微黏在一起

不過光是這樣,就又充值了一波新動力

滿滿的幹勁呀!

把身軀都做完了,還沒穿線時,它們是可以站立的

可是穿了線馬上支離破碎

畢竟它雖硬,但只是沒乾的土

用鐵絲勾彈力線在穿過零件時

鐵絲還一不小心就歪了,插壞了土

而且也不能轉動

 

算了算了,它本來就是用於翻模的土

是我太異想天開,想把它拿來製作成品

 

然而從底部開始製作,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

實在是大大的一個進步

只要改了順序,結果就再也不同了


我又用回了石粉土

 

我這個由下而上的方式讓我前進了一大步,但也是有缺點的

就是石粉土等它乾實在太耗時

確認小腿可以接腳掌了,再接著做大腿

大腿可以接骨盆了,再來做上半身

每一階段都要等土乾

然後把關節處磨合成可以轉動的弧度

才能進行下一階段

 

其實過程中我一度覺得這一次應該跟之前一樣,還是立不起來

因為我為了能把小腿卡進大腿

膝蓋都磨成了錐狀,也不是正圓型

還一不小心把半圓折斷了

兩個膝蓋都斷過,我還用三秒膠黏回去

 

本來不抱希望,但它卻可以站了

實在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是的,我一直知道,書中都有說

只要關節做對了,不用支架就可以站

但我每一次都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

只能一次次看它們攤成一堆垃圾

 

如今我也不曉得我哪一步的改善是關鍵

因為實在換了很多方法

只是在這過程中,感受到它們逐漸可以成型

等到真的成型那一刻我感動到熱血沸騰

 

原本打算它要是站不起來就不要花時間做手了

如今它可以站了,真的迫不及待就想做手

恨死這土要乾怎麼等這麼久

我分分秒秒都想修手關節,卻要一再忍耐

目前真的沒有一種土適合我的作業模式

等待最令人困擾了

 

這次用兔頭呢,也是因為之前練習隨手刻了一顆

不想花時間在刻頭上

雖然現在刻頭已經逐漸穩定了

這4公分大小,比例也沒有跑得太離奇

不過當務之急是身體的站立

所以前面好幾具屍體,有些頭我也共用

 

雖然它還不完美,我離成熟還有遠遠的距離

能做的動作也有限,要站也是某幾個姿勢而已

而且頭是拿舊作來改,所以配重不良

它不能吹到電風扇,會倒

也無法承載比紙重的東西

 

不過我仍是滿心欣喜,也有動力再前進

前面那些挫折感,彷彿是在鬧著玩一樣

 

把它放在桌上,不時擺弄一下

沒想到人世間有種開心完全跟畫圖的成就感不一樣

如果我沒有開始,沒有熬過一次次的失敗,就不能感受到這種開心了

初做偶時,只覺得要完成我給自己的挑戰

感動什麼的,完全是額外的贈品了喔

 

Bye-bye!

 

 

 

前傳由此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莫米人 的頭像
    莫米人

    這一秒以後

    莫米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